第一幕釉惑
梅雨暂歇的午后,青禾盯着窑炉测温曲线怔。
上次烧制的虹彩孩儿枕被市博物馆收走,可烟囱检测出的重金属数值却持续标。
小林举着采样管爬上屋顶,在三花猫常蹲的烟囱口刮下片钴蓝色结晶体。
"
这是硼酸挥物,"
检测仪红灯狂闪,"
长期接触会损伤神经系统。
"
消息传开时,马大姐正直播修复好的青花尿壶,弹幕瞬间被"
毒陶瓷"
刷屏。
周晓梅默默把非洲菊从陶艺工作室窗台移走,刘建军给包子铺换上了不锈钢蒸笼。
青禾蹲在废料堆前筛土,腕间的银镯突然被拽住。
琪琪举着摔碎的陶笛,缺口处黏着嚼过的泡泡糖:"
姐姐能用这个补吗?"
孩子指尖的蓝色彩泥,让她想起老厂长实验笔记里的"
低温釉"
配方。
第二幕泥痕
少年宫的陶艺课上,青禾捏着孩子们淘来的各色泥土。
当混入洗衣店收集的牛仔布纤维时,陶泥竟在阴干时绽开冰裂纹。
"
这是现代绞胎瓷!
"
钟伯的放大镜对准纹理,书页间飘落张年的《红星厂实验记录》,记载着用的确良布料增强陶胚的失败案例。
程璐的全息投影仪对准拉胚机,虚拟釉色在旋转的陶罐上流淌。
三花猫突然跃上工作台,爪子拍在混入野蔷薇汁的泥坯上,电子屏瞬间模拟出千年钧窑的蚯蚓走泥纹。
叶棠剪下一段光菌丝掺进釉料,烧制时整条街的电压都跟着窑温起伏波动。
深夜,青禾被窑炉异响惊醒。
三花猫蹲在第个陶土麻袋上,爪痕撕开的破口里露出荧蓝土壤——正是老陶瓷厂掩埋的钴矿渣,经三十年菌丝分解竟成了天然釉料。
第三幕窑语
环保听证会当天,青禾抬出半人高的陶瓮。
菌丝釉在瓮身蔓出生殖纹路,叶棠的野蔷薇根须钻进气孔,在陶壁内测织成过滤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