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疏忽了。”
朱肃有些懊恼的拍了拍脑袋。
张士诚余孽与倭寇有染,这在后世史书上都是记明了的。
张仁一提及所谓的“大军”
,自己早就本该想到。
毕竟苏州府也算近海,那样大的一片海域,可不就是藏兵的绝佳之所?
究其原因,不过是一叶障目罢了。
张仁等部此前自称“太湖匪”
。
苏州太湖方圆近六百里(明制),朱肃想过这些匪徒可能会匿于水中,思路却只局限于太湖,没有想过海外的情况。
而且,若不是因为沈海此事,在他的内心深处,也并未将“倭寇”
与“张士诚余孽”
划上等号。
虽然明代倭寇有来自倭岛的“真倭”
,以及由明人假扮的“假倭”
之分。
但于朱肃潜意识的深处,总觉得迫于生计假扮倭寇的那些华夏同胞,要在明朝中后期“土地兼并严重,吏治败坏,民不聊生”
的时候,才会出现。
毕竟,这个年代的老朱,甚至连“海禁”
政策都还没颁布呢!
却没有思考过,那些不愿投降的方国珍、张士诚余孽,很大一部分都藏匿在海岸线外的诸多礁石岛屿之中,靠着假扮倭寇“劫掠”
而获取补给……
下令将深海捕拿入狱,沈园全园戒严,无暇去理会沈家人哀嚎的朱肃,带着人匆匆的往府衙而去。
一路上,朱肃向姚广孝告知了自己的推论,姚广孝沉思了一会,凝重道:“殿下此论,必然无误。”
“指挥使杨鲁曾带兵清剿太湖,若贼子真有一支军队藏于太湖之中,杨鲁不可能毫无现。
且太湖前些日子水势暴涨,若真藏有大军,岂不是皆为湖水所没?”
“而化整为零潜入灾民之中,亦不可能。
若真如此,前夜乱起之时,这支军队便该趁乱从城西难民群中杀出,趁势夺城了。”
“而且殿下等也见过那些难民,那些人大多面黄肌瘦,不似作伪。
偶有几个雄壮汉子,便是全都是贼兵,也不过只占其中十之一二,不足成事……”